富士康招聘來聊聊電子行業季節性缺工難題!
作者:富士康招聘網 來源:本站 發表時間:2023-02-08 15:14:02 瀏覽 154 次
我國電子產品制造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規模大,就業人數多,整個行業季節性缺工問題較為嚴重。
本文重點分析了人口紅利減弱、現代服務業崛起、旺季需求疊加、新產品集中發布、學生集中離職等原因,指出了電子產品制造業的正常趨勢,提出了擴大招聘渠道、招聘業務外包、擴大共享就業、機器替代勞動力四種應對策略,為電子產品制造業解決季節性勞動力短缺提供參考。
電子制造業,季節性缺工,原因,對策
近年來,制造業缺工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80%以上的制造企業缺工,其中40%經常缺工,30%季節性缺工。缺工已成為影響制造業發展的普遍問題。電子制造業是制造業的一部分。由于其季節性的生產特點,缺工問題更加明顯。
01.電子制造業缺工的現狀
電子產品制造業是指以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為主的科技產業,又稱3C產業。中國是3C制造業的大國。根據公開數據,中國占全球3C制造業產能的70%,其中手機制造業產能最為突出。到2022年,3C行業將達到5.47萬億元。
3C行業的顯著特點是迭代周期快,產品多樣性強。其中,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等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對市場需求變化非常敏感,企業生產經營的季節性特點非常明顯。
本文所說的缺工是指7月生產旺季到來時電子產品制造企業普通工人的短缺。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季節性缺工主要出現在7月至11月,通常是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生產旺季。與技術工人不同,普通工人主要由農民工組成,通常從事對個人技能沒有特殊要求的生產線作業。
2021年8月,中國勞動學會和國務院參事處社會調查中心對廣東東莞、河南鄭州、山東青島、浙江紹興、吉林長春、湖南衡陽、江蘇昆山等地817家制造企業進行了缺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從缺工數量來看,83.4%的企業缺工;從缺工時間來看,42.9%經常缺工,27.3%生產旺季缺工:從缺工類型來看,82.4%的企業缺工,48%的企業缺工。調查結果顯示,普通工人短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關注。
02.電子制造業缺工的五大原因
(一)人口紅利減弱
中國通常以16~59歲人口為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是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應的重要指標。自2012年以來,全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絕對人口比去年減少345萬人,達到9.37億人,這是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2018年底,勞動年齡人口為8.97億,比2017年底減少470萬。首次跌破9億大關。
根據2021年5月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預計未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長期保持下降趨勢。
(二)現代服務業興起
目前,我國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外賣、快遞、餐飲、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的興起,產生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技術新鮮度不夠,導致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制造業。
(3)市場需求旺季疊加
9月中國秋季學期開學,10月中國國慶節,12月西方圣誕節。這是傳統消費的旺季。企業將在節日前后開展各種促銷活動,電子產品消費將大幅增加。
近年來,雙11和雙12電子商務購物節的興起也是推動電子產品消費的重要驅動力。消費者通常會提前將商品放入購物車中,等待商家在節日促銷期間購買。2020年雙11期間(11月1日至11日),阿里巴巴天貓營業額4982億元,京東商城營業額2715億元,加上蘇寧易購、拼多多等電子商務平臺的營業額。2020年,消費者在雙11期間交易總額可能接近萬億元,消費者在電子商務購物節購買電子產品的熱情逐年增加。
(四)新產品集中發布
消費電子行業的新產品通常在下半年8月至10月發布,如蘋果、三星等智能手機行業。國內品牌華為和小米的主要車型也選擇在此期間發布。新產品通常集中在組織生產前后,以確保有足夠的庫存。
(五)學生集中離職
每年6月以來,我國各類學校紛紛進入暑假,部分高中畢業生、職業院校、高校學生利用暑假進入勞動力市場,在用人單位工作約兩個月,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離職返校。
6.勞動力市場和部分電子產品制造企業、7月份招聘勞動力的年齡數據分析發現,18-24歲年齡組的求職者比其他時間段增加了5%左右,8月下旬至9月初的離職者比其他時間波動了5%左右,離職者相對集中在18-24歲年齡組。這兩組數據相互確認,表明6、7月,學生工人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集中離職。學生工人在短時間內大規模離職對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就業有明顯影響、9月份招聘緊張局勢的另一個驅動力。
解決電子行業季節性缺工問題的四點建議
(一)拓寬招聘渠道
傳統的在線招聘廣告、張貼招聘通知、勞動力市場線下招聘等方式已失去競爭力,難以獲得良好的招聘效果。制造企業必須擴大更多的招聘渠道。
由于就業規模大,富士康、立訊精密、比亞迪、昌碩、偉創力等電子產品制造龍頭企業的招聘工作已經規范化。最早感知招聘市場的壓力,所以在實踐中有一些成熟有效的招聘措施。
(二)招聘業務外包
隨著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從事勞務派遣和人力資源招聘的服務機構發展迅速,越來越專業化。擁有專業的招聘人員、招聘渠道和招聘網絡,形成了強大的人力資源招聘能力。2020年,60%的制造業勞動力資源依賴中介機構。目前,制造業通過支付招聘服務費向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購買服務,通過人力資源中介招聘派遣工和小時工。這種招聘形式逐漸成為企業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手段,招聘成本逐年上升,用人單位對中介機構的依賴逐年增加。
(三)擴大共享就業
共享就業是在尊重員工意愿、多方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將閑置勞動力資源分配給具有就業需求缺口的就業主體,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員工供應商降低勞動力成本,員工需求方解決“就業短缺”,員工獲得勞動報酬的三方雙贏新就業模式。
除了借用就業外,共享就業還將以兼職就業、勞務派遣、小時工等方式存在。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由于共享就業具有全球、動態、及時、準確、高效的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可用于解決用人單位臨時、輔助崗位短缺的問題。
(四)機器取代人工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以及自動化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自動化設備的成本進一步降低。隨著國內勞動力市場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勞動力招聘困難,勞動力短缺問題進一步突出。由于自動化設備在提高效率、減少勞動力、減少庫存等方面的優勢,它正成為減少人口紅利的對策之一。解決招聘困難和昂貴問題的對策之一。
富士康工業富聯深圳工廠率先在生產智能手機和產品組件的工廠引進自動化制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維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監控系統。項目引進自動化設備108臺,項目完成后節省人力280人,88%,生產效率30%,庫存周期15%,綜合效益2.5倍。這是制造企業探索機器取代勞動力的成功典范。
本文重點分析了人口紅利減弱、現代服務業崛起、旺季需求疊加、新產品集中發布、學生集中離職等原因,指出了電子產品制造業的正常趨勢,提出了擴大招聘渠道、招聘業務外包、擴大共享就業、機器替代勞動力四種應對策略,為電子產品制造業解決季節性勞動力短缺提供參考。
電子制造業,季節性缺工,原因,對策
近年來,制造業缺工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80%以上的制造企業缺工,其中40%經常缺工,30%季節性缺工。缺工已成為影響制造業發展的普遍問題。電子制造業是制造業的一部分。由于其季節性的生產特點,缺工問題更加明顯。
01.電子制造業缺工的現狀
電子產品制造業是指以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為主的科技產業,又稱3C產業。中國是3C制造業的大國。根據公開數據,中國占全球3C制造業產能的70%,其中手機制造業產能最為突出。到2022年,3C行業將達到5.47萬億元。
3C行業的顯著特點是迭代周期快,產品多樣性強。其中,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等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對市場需求變化非常敏感,企業生產經營的季節性特點非常明顯。
本文所說的缺工是指7月生產旺季到來時電子產品制造企業普通工人的短缺。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季節性缺工主要出現在7月至11月,通常是電子產品制造業的生產旺季。與技術工人不同,普通工人主要由農民工組成,通常從事對個人技能沒有特殊要求的生產線作業。
2021年8月,中國勞動學會和國務院參事處社會調查中心對廣東東莞、河南鄭州、山東青島、浙江紹興、吉林長春、湖南衡陽、江蘇昆山等地817家制造企業進行了缺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從缺工數量來看,83.4%的企業缺工;從缺工時間來看,42.9%經常缺工,27.3%生產旺季缺工:從缺工類型來看,82.4%的企業缺工,48%的企業缺工。調查結果顯示,普通工人短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關注。
02.電子制造業缺工的五大原因
(一)人口紅利減弱
中國通常以16~59歲人口為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是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應的重要指標。自2012年以來,全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絕對人口比去年減少345萬人,達到9.37億人,這是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2018年底,勞動年齡人口為8.97億,比2017年底減少470萬。首次跌破9億大關。
根據2021年5月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預計未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長期保持下降趨勢。
(二)現代服務業興起
目前,我國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外賣、快遞、餐飲、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的興起,產生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技術新鮮度不夠,導致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制造業。
(3)市場需求旺季疊加
9月中國秋季學期開學,10月中國國慶節,12月西方圣誕節。這是傳統消費的旺季。企業將在節日前后開展各種促銷活動,電子產品消費將大幅增加。
近年來,雙11和雙12電子商務購物節的興起也是推動電子產品消費的重要驅動力。消費者通常會提前將商品放入購物車中,等待商家在節日促銷期間購買。2020年雙11期間(11月1日至11日),阿里巴巴天貓營業額4982億元,京東商城營業額2715億元,加上蘇寧易購、拼多多等電子商務平臺的營業額。2020年,消費者在雙11期間交易總額可能接近萬億元,消費者在電子商務購物節購買電子產品的熱情逐年增加。
(四)新產品集中發布
消費電子行業的新產品通常在下半年8月至10月發布,如蘋果、三星等智能手機行業。國內品牌華為和小米的主要車型也選擇在此期間發布。新產品通常集中在組織生產前后,以確保有足夠的庫存。
(五)學生集中離職
每年6月以來,我國各類學校紛紛進入暑假,部分高中畢業生、職業院校、高校學生利用暑假進入勞動力市場,在用人單位工作約兩個月,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離職返校。
6.勞動力市場和部分電子產品制造企業、7月份招聘勞動力的年齡數據分析發現,18-24歲年齡組的求職者比其他時間段增加了5%左右,8月下旬至9月初的離職者比其他時間波動了5%左右,離職者相對集中在18-24歲年齡組。這兩組數據相互確認,表明6、7月,學生工人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集中離職。學生工人在短時間內大規模離職對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就業有明顯影響、9月份招聘緊張局勢的另一個驅動力。
解決電子行業季節性缺工問題的四點建議
(一)拓寬招聘渠道
傳統的在線招聘廣告、張貼招聘通知、勞動力市場線下招聘等方式已失去競爭力,難以獲得良好的招聘效果。制造企業必須擴大更多的招聘渠道。
由于就業規模大,富士康、立訊精密、比亞迪、昌碩、偉創力等電子產品制造龍頭企業的招聘工作已經規范化。最早感知招聘市場的壓力,所以在實踐中有一些成熟有效的招聘措施。
(二)招聘業務外包
隨著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從事勞務派遣和人力資源招聘的服務機構發展迅速,越來越專業化。擁有專業的招聘人員、招聘渠道和招聘網絡,形成了強大的人力資源招聘能力。2020年,60%的制造業勞動力資源依賴中介機構。目前,制造業通過支付招聘服務費向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購買服務,通過人力資源中介招聘派遣工和小時工。這種招聘形式逐漸成為企業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手段,招聘成本逐年上升,用人單位對中介機構的依賴逐年增加。
(三)擴大共享就業
共享就業是在尊重員工意愿、多方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將閑置勞動力資源分配給具有就業需求缺口的就業主體,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員工供應商降低勞動力成本,員工需求方解決“就業短缺”,員工獲得勞動報酬的三方雙贏新就業模式。
除了借用就業外,共享就業還將以兼職就業、勞務派遣、小時工等方式存在。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由于共享就業具有全球、動態、及時、準確、高效的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可用于解決用人單位臨時、輔助崗位短缺的問題。
(四)機器取代人工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以及自動化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自動化設備的成本進一步降低。隨著國內勞動力市場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勞動力招聘困難,勞動力短缺問題進一步突出。由于自動化設備在提高效率、減少勞動力、減少庫存等方面的優勢,它正成為減少人口紅利的對策之一。解決招聘困難和昂貴問題的對策之一。
富士康工業富聯深圳工廠率先在生產智能手機和產品組件的工廠引進自動化制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維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監控系統。項目引進自動化設備108臺,項目完成后節省人力280人,88%,生產效率30%,庫存周期15%,綜合效益2.5倍。這是制造企業探索機器取代勞動力的成功典范。
上一篇:富士康深圳園區1月好人榜